人體奧秘:內源性大麻素系統
對,我們體內住著一套內源性大麻素系統。
現今對這套系統雖有初步認識,「初步認識」的概念似乎比想像中更微乎其微。
科學家於1980年代後期發現了內源性大麻素系統,至今也不過三十餘年。查找資料時,發現少數醫生、醫界研究者也分享自身在醫學院求學時,未接觸該系統。由此可知在發現初期,研究少,理所當然的未被納入課程大綱。我們對內源性大麻素系統也就所知甚少,知識研究仍在探索初期。
翻閱人類歷史發展,每次的大翻新,常由小部分的人群接觸發掘,透過深入研究,再慢慢分享出去、持續普及。推動新知識概念需要時間,順應流動。
內建大麻素系統?名稱由來
內源性大麻素系統(Endocannabinoid System,簡稱:ECS)是人體內一個極其重要卻十分神秘的系統。目前科學所知,它是大腦和人體其他部位進行溝通的網絡,透過神經元傳送不同訊息,進一步去影響身體的生理過程。
1960 年代,科學家們首先發現大麻植物中的「THC四氫大麻酚 Delta-9-tetrahydrocannabinol」,接著便卯起來研究其對人體的影響,試圖理解THC是如何讓我們的感覺產生變化,以及這奇妙的化合物如何產生精神影響效果。
透過研究,科學家先發現大腦中能與 THC 作用的受體—CB1,這受體不僅對 THC 有反應,還可與其他化合物作用。
既然人體內存在能與大麻素作用的系統,更令人好奇的是,若沒有大麻植物,該系統功能又是什麼?我們本身也能產生類似大麻素的化合物嗎?
沒錯,科學家不久便發現人體能自行合成類似大麻素的化合物。這些由身體合成的化學物質,被稱為「內源性大麻素」。內源性大麻素和植物大麻素在化學結構、以及與ECS相互作用的方式高度相似。
內源性大麻素的名稱由來,可說是源於大麻植物的研究。
Endo - 內源性 Cannabinoid - 取自大麻植物名稱
這名字幫助我們理解,每個人天生具備一套作用與大麻素相似的系統。透過瞭解內源性大麻素系統,我們能更理解自身身體運作,尋找潛在的治療效益。我們先認識了物質世界的大麻植物,接著向內探索,找到人類體內的—「內源性大麻素系統」。
也就是說,人類先從研究植物大麻開始,一路隨著線索找到內源性大麻素系統。
內源性大麻素系統
ECS最重要功能是調節系統間的平衡,又稱為「體內平衡 homeostasis」,再細分為:調節情緒、認知、記憶、運動等等。它是一個複雜的調節系統,透過大腦發送訊息,在各種生理過程中發揮作用,幫助身體系統在最佳狀態下協同工作。
ECS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,內源性大麻素、受體和酵素:
受體:目前研究最多、且最受注目的兩組主要受體,分別是:CB1和CB2。CB1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(集中於大腦),而CB2主要分布在外周組織和免疫系統。
內源性大麻素:身體自然合成的化學物質。兩個目前已知內源性大麻素:
花生四烯乙醇胺 Anandamide,AEA
2-花生四烯酰甘油 2-Arachidonoylglycerol,2-AG酵素/酶:調節內源性大麻素的合成和分解。其中,FAAH酶負責分解AEA,而MAGL酶負責分解2-AG。
【主要功能】
神經傳遞調節:調節神經傳遞物質的釋放,這些物質是大腦中的化學信使,允許神經細胞之間進行通訊。有助於調節情緒、記憶、疼痛感知和食慾等過程。
免疫系統調節:調節免疫反應和發炎症狀。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的活動,促進平衡免疫反應,並可能影響與免疫相關的疾病。
體內平衡:維持各種生理過程的平衡,如體溫、睡眠、新陳代謝和能量平衡。保持我們身體系統間的平衡,確保它們能達到最佳功能。
壓力反應:參與調節身體對壓力的反應。它能幫助減緩壓力反應,促進放鬆和抗逆能力。
神經保護:幫助大腦和神經系統中神經元的健康和功能。
內建接收器— CB1 & CB2 受體
目前研究最多、也受到最多注意的:CB1、CB2。兩組分別集中在人體不同區域,也負責不同功能:
CB1受體
主要功能
認知學習:調節認知和學習能力,包括記憶、學習和專注力。
情緒調節:可以對焦慮、壓力和憂鬱等情緒狀態產生影響。
疼痛感知:調節疼痛感知和疼痛的情緒反應,可以減輕疼痛感受。
運動協調:參與調節運動協調和控制。
食慾代謝:調節食慾、能量平衡和代謝過程
位置
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,廣泛分佈在大腦,包括大腦皮層、海馬、小腦、視床核、下視丘。
存在神經元表面,特別是在突觸區域,也正是神經元之間信號傳遞的地方。
CB2受體
主要功能
免疫調節:參與調節免疫細胞的功能和免疫反應,包括抗炎作用和免疫平衡。
細胞凋亡: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調節細胞凋亡(自我死亡)過程,這對於維持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。
保護神經:激活後的抗炎作用,進而可以保護神經避免受損。
位置
免疫系統:主要分佈於免疫細胞中,如巨噬細胞、淋巴細胞和樹突細胞、顆粒細胞等。
間質組織:脂肪組織、皮膚、骨骼和消化道。
人類的內源性大麻素 The Endocannabinoids
既然內源性大麻素存在,那在什麼樣的環境、情境會啟動產生內源性大麻素呢?
這真是我最好奇的問題。
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條件下,人體收到需求信號,調控合成、釋放內源性大麻素。因此我們說ECS參與調節多種生理過程,當身體處於壓力、運動、飢餓、疼痛或其他生理或心理刺激時,內源性大麻素的合成和釋放可能會增加。
最常提及的—Runner's high(跑者愉悅感),目前已知其中的愉悅感,源自於運動後釋放的血清素及腦內啡。一些新實驗研究顯示也與ECS高度相關,是釋放內源性大麻素的一種生理現象。有報告指出,運動後血液和大腦中的內源性大麻素 AEA升高,但也有其他研究未顯示出變化。
跑者快感是一種複雜的現象,受多種因素影響,包括腦內啡、內源性大麻素、神經傳遞物質以及其他與運動和情緒相關的因素。ECS作用非常複雜,其機制和調控需要更多研究來全面了解並確定其因果關係。
所以我們要釐清的是:ECS與獎賞系統、跑者嗨之間的作用關係,才能真正了解我們自己平時是怎麼運用這套系統。
植物性大麻素 The Phytocannabinoids
再來簡單看看THC和CBD,由於分子結構差異,兩者與受體作用機制不同。
THC可與CB1受體直接作用,而CB1主要存在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,THC具備精神活性,進入體內後可激活一系列的心理變化效應。CBD則以一種特殊方式作用(變構調節 allosteric inhibition),類似關閉受體的狀態。在這裏,CBD不直接與ECS受體結合,而透過多種其他方式間接影響ECS。
THC、CBD與ECS以不同方式互動,THC直接激活CB1受體,產生心理活躍效應,而CBD通過影響內源性大麻素和與其他受體的互動,間接調節ECS。很多影片會用鑰匙來比喻植物大麻素與受體的關係,THC彷彿造型適當的鑰匙,與CB1更為合拍,就能啟動一些功能。
重要的是,大麻素和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。不僅僅取決於結合效果,也與其他大麻素、萜類化合物的存在,以及受體敏感性的個體差異等,都可能影響整體效果。
「內源性」的探討—回歸自我探索
當讀到內源性大麻素系統時,我全身出現了一股細胞在震盪,跳躍的感覺。
原來,人體內存在這樣一套調解情緒、學習認知、以及調控發炎、免疫平衡的系統。
回想一生不停追求的任務,就是拯救自己的過敏體質。
長期發炎、腫脹、昏迷事件,各種抽血檢驗、食療運動、戒酒戒糖醣、嚴格飲食控制不吃加工食品,試遍各式方法卻仍無法獲得正式診斷。不上不下、不夠明確、最終歸類於病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。畢竟人體系統錯綜複雜,如果真是由於體內失衡所造成的體質不適,這令我更期待越來越多專業醫師、研究團隊持續研究出關於內源性大麻素系統的知識。
然而長期慢性疼痛對大腦活動或神經系統是否真構成損傷,雖然目前仍有爭議。身為一個普通百姓,長期“過敏體質”,需天天服藥的經驗來說,慢性疼痛對心理上的壓力是無形的。以我的狀況來說,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、在哪發作、怎麼發作、嚴重程度,身上有沒有帶藥、有沒有馬上可以消炎的方法等等,是一連串的準備,想想這不焦慮也難吧?
因為對疼痛的覺察和擔憂是無止境的循環,以往我從未思考過情緒與發炎症狀的關聯,也未好好正視自己的情緒狀態,如果回顧過去,還的確某些時期狀態欠佳啊。
直到現在,我慢慢學習持續觀察自己的情緒起伏,透過不同方式重建自我心理健康狀態。不過當這樣的內在系統失衡時,單靠意志力也是傷神啊。搞不好潛在的擔憂仍透過ECS釋放訊息?
因為大自然界的一隻植物,大麻,我們得以進一步更認識我們自己,人類最奧妙的機制而潛藏的動力就是我們自己。大麻在不同時期奇妙地回到我生活,似乎也在透露著我的身體需要這帖藥。
總之,無論是什麼原因讓你接觸到大麻,我想這會是非常有趣的探索。
歡迎各界專業分享資訊、指教,一起來解開大自然與我們之間神秘的關係。
Stay safe, and Happy High!
【延伸知識探索】
大麻CBD聖經 The CBD Bible: Cannabis and the Wellness Revolution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by Dani Gordon
Sparling PB, Giuffrida A, Piomelli D, et al. Exercise activates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. Neuroreport. 2003;14(17):2209-2211. doi:10.1097/01.wnr.0000097046.38214.79
Heyman E, Gamelin FX, Goekint M, Piscitelli F, Roelands B, Leclair E, Di Marzo V, Meeusen R. Intense exercise increases circulating endocannabinoid and BDNF levels in humans--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reward and depression.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. 2012 Jan;37(1):844-51. doi: 10.1016/j.psyneuen.2011.10.011.
Hill MN, Hillard CJ, Bambico FR, Patel S, Gorzalka BB, Gobbi G.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lass of antidepressants. Trends Pharmacol Sci. 2009 Aug;30(8):484-93. doi: 10.1016/j.tips.2009.06.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