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量大麻體質的老司機有話要說
一隻0.5g捲菸抽不完,我是輕量大麻體質的老司機。
隨著大麻合法化浪潮席捲各地,探討大麻話題的熱度也隨之增加。
在理解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是一位輕量大麻體質的老司機,不想追高也不能追高?大概一週停飛兩天T-break (tolerance break),修復受體,即使四年來用麻頻繁,我的“麻量”就是半隻捲菸。
這一切不僅僅取決於外在環境,還有生理複雜因素。
外部因素
首先,外部因素包括:所處環境、吸收方式和選用品種。
環境因素 Environment & Setting
涵蓋了地點、氛圍和場所。例如,在一個安靜且放鬆的環境中,我可以更容易感受到大麻的效應。相反,在嘈雜不安或陌生的地方,這些效應可能會被其他感官資訊淹沒。人與環境關係密不可分,慎選使用的環境,有助於提升飛行者的體驗。
吸收方式 Consumption Method
先前分享兩種常見吸收方式:吸食和食用,主要涉及受體作用方式不同,也就對大麻效應產生不同的影響(感受)。另外,使用工具不同:捲煙或電子霧化器,由於加熱方式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吸收速度和效果強度。所以光是怎麼處理大麻,由THCA轉成THC就能直接影響你的直觀感受。
大麻品種 Strain Variability
最後,每隻麻種由不同的大麻素及化合物組成。
四氫大麻酚THC、大麻二酚CBD、萜烯化合物(Terpene)、以及其他大麻素(CBC, CBN, CBG…)等等都會影響效果。某些品種可能更適合初體驗輕量使用者,因為THC濃度低,高CBD比例等等因素,能緩解心理效應。更不用提萜烯、以及其他大麻素加入後的協同效應。
不知該怎麼選?先來了解大麻品種分類 Sativa 嗨麻篇 &Indica舒麻篇
內部因素
內部因素,包括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態。
生理因素 Body Chemistry = Biological factors
如代謝速度、身體質量(BMI) 和個體差異,都會影響大麻在體內的代謝和效果。身體質量較輕的人通常需要較小的劑量,而代謝速度快的人可能感受效果更迅速。我屬於代謝速度慢者,BMI19,個體差異這目前無法量化說出什麼所以然,概念上去理解為自己體質對物質承受程度。
基本上就是慢慢來,我就是代謝慢的輕量級,一口麻就夠我飄飄久久。
心理狀態 Psychological State
最後是容易忽略的心理狀態,現代人身心常處於不平衡的狀態,如果個性壓抑、或身心脫節不自覺,這個狀態下使用物質就可能有危險。
包括情緒狀態、壓力水平和心理期望,這些都會影響對大麻的感知和反應。例如,當我感到輕鬆和愉悅時,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大麻的正面效果。反過來説,當狀態不好,使用後會容易陷入黑暗,也容易觸發焦慮。
基於我的用量,在安全熟悉的環境及社交狀態,可以在外面活動游刃有餘。然而在狀態不佳時使用,體內有股躁動直通腦門,好像警鈴被觸發,更曾不自覺的狀態觸發恐慌症。
所以接觸物質前,要對自己身體連結有所認識,千萬別抱持期待大麻是仙丹可以扭轉你的情緒。
麻後經驗分享 Sesh Notes
了解自己的體質是找出適合自己大麻劑量的第一步。
建議由低低低低低劑量開始,然後根據感受調整。注意環境、心理狀態和所選用的品種,這些都將影響效果。如果可以的話,透過紀錄使用情況和效果,逐漸調整和了解自己的最佳用量。
這些差異背後存在著生物學和藥理學的科學原理。個體的生理差異導致大麻代謝的不同速度,而大腦中的受體密度和分佈則決定了對THC和CBD的感知。複雜的大麻化學組成與效果密切相關,同時,不同品種之間也存在截然不同的效果差異。
最後,身為一位輕量大麻體質的老司機,我發現了解外部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學原理,對於在使用大麻時能更為謹慎和理性,不但可以確保最佳體驗也可以幫助自己探索其他的可能性。
至今我一個人連0.5g大麻捲菸都抽不完~
Proud to be a Lightweight! 我是輕量級的老司機 :)